“双减”政策是什么?消灭课外辅导吗?深入解读!
文/剑之晶
一、什么是双减?
二、为什么要双减?
三、双减是要消灭课外辅导吗?
四、双减对课外辅导机构的影响。
一、什么是双减?
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过重作业负担;(2)校外培训负担。
二、为什么要双减?
学习要劳逸结合、张驰有度,而不是一味急追猛赶,根本不给时间消化吸收,这样完全达不到对症下药,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所以一定要双减。要给孩子一定自由消化、身心发育成长的时间,要给老师一定的教学研究、互相交流提升的时间。
随着扩招大幅进行,教育急剧普及,个人求学深造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导致目前学习的竞争空前激烈,几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在此大环境之下,老师自是不能免俗,学校更是急功近利,于是作业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许多普通学校或年轻老师,更因各种课外任务干扰,不能用心钻研教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只能在作业这种肉眼可见的努力上多下工夫。
譬如他们没有时间研究总结:
(1)英语差生要想开窍,一个单词最多要背多少遍?答:300遍。(在此不展开,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3章:初三寒假英语18分,三个月年级第一 )
(2)理科死活听不懂、不理解的原因?(在此不展开,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3)数学差生要想开窍,一道大题最多要多少遍才能理解?答:40遍(在此不展开,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4章:高中数学,1个月从不懂到近满分 )
对他们来说,反正我认真负责问心无愧了,君不见我每天批改作业都快半夜鸡叫了?每日联系家长都让自家鸡毛一地了?而根本考虑不到作业是否能够完成,完成的质量又是如何。若中高考冲刺阶段,这当然无可厚非,可刚小学、初一二,是否会有些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诚然我们不能全盘反对“题海”战术,但有几人知道“题海”战术的真正含义?
题海战术不是让你一味做许多新题或会了的题,而是让你找出难的、错的题目,多做几次并经常重做,直到你确定掌握记住了这些错难题。
譬如我们刷了100道题,接下来不是再刷100道不同的新题或会了的题,而是让你把之前刷100题时刷出来的20道错的、难的题目,平均每个再刷5遍,直到确定熟记于心,然后再去刷新题寻找薄弱点。记住,不是一直刷新题或会了的题,却对发现了的错难题不复习巩固,还自我安慰说也努力了。(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这也相当于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努力,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答:在此不展开回答,仅以挖井举例。学习就像挖井,既要知道在哪挖,还要知道挖多深。即知道学习方法,还要知道努力的程度。挖50米出水,你挖40米换地方,挖35米又换。别人深挖一口井就出水,你挖了满地的井,却一口也不出,累个半死还白忙活。(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新教师初出茅庐,这么做情有可原;老教师虽经验丰富,却也被各种裹挟,不得不委曲求全。譬如,老教师十次优秀,很多家长视而不见,偶尔一次疏忽,很多家长就群起围攻。尤其是那些各类名校出身的家长们,更是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你不知道术业有专攻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很多名校家长孩子的成绩一般般吗?完全遗传不了吗?(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中,第二编第0章第0.18条 )
三、双减政策就是要消灭课外辅导?
答:双减政策不是要消灭课外辅导,而是在努力尽可能地实现因材施教。学校老师一对多,多少精力不足,学生也参差不齐,多少会听不懂,若家长能在课外给予孩子帮助,及时解决当期困难,既解了老师的后顾之忧,也提升了孩子的成绩分数,这又何乐而不为?
有一种说法,双减的另一个含义:减去不努力的学生,减去不负责任的家长。
深以为然!
家长将孩子课外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和初出茅庐的老师异曲同工,就是感动自己:看,我为孩子付出了所有。
孩子是只绵羊,要吃的是草。你给他再贵的肉,又有什么用?说什么为了你,妈妈连肉都舍不得吃。你给孩子交了点辅导费后,就连肉都吃不起了,这生存能力太差了吧?你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还赖到了孩子头上了?让孩子有负罪感,对你父母有什么好处?
其实就是家长失职、逃避责任,家长不愿意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不愿意更有耐心地引导孩子或帮助孩子找个合适的课外辅导。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了那么多低效的事情,孩子成绩能好?最多也就是一时好罢,等别人的柴刀磨快了,追上你不过是分分钟钟的事。就算你侥幸撑到高中,孩子身体垮了,人崩溃了,你后悔都来不及,然后指望抱着孩子大哭一场,说几句轻飘飘的“妈妈害了你”“对不起”,就能让孩子真心原谅你?
成绩优秀的家长也要反思下:小学学霸上了初中,许多不见人影。初中学霸上了高中,不少泯然众人。譬如小学一个班的前10名,到了初中一个班前10名中还能剩下几个?两三个就不错了吧?(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
四、双减对课外教培机构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中一些小微机构,譬如夫妻店,两三个老师的工作室或上门服务的老师们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上门服务或一对一服务的老师们,可能还是利好的消息。若有点影响,那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或者是积极整顿,使之更正规合理化。
双减政策主要对两大群体有很大影响:一是大型培训机构,特别是有资本进入的大型培训机构。二是进行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
对大型培训机构:(1)教育是国之根本,肯定不能假手于人,所谓思想怎么能被资本绑架?所以双减政策直接釜底抽薪,不允许相关企业再融资上市,从根上断了资本的念想。(2)大机构的老师速成的居多,被尽可能的细化分工,这有利于管理并快速复制,但缺点是不少老师只会自个解答,却不会教人掌握,以及不可能对孩子进行个整体的规划。
学校已然耽误很多时间,难得有点空闲又被各种不成熟的课外辅导机构占用。学习又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待到终于醒悟,却一切为时已晚,只剩下追悔莫及,后人复哀后人也。
对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在职老师开辅导班甚少一对一,基本上都是一班数十人。不排除有优秀老师能同时对数十人认真负责,也不排除这几十个学生都是成绩相当,智力相若。但这种情况极少,基本上是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太可能对那么多人做到因材施教。
而老师因为职业优势,有学校这个平台,更容易对学生形成裹挟。不管你愿不愿意,哪怕成绩很差来抄作业,你也得来。且一裹至少就是一学期,甚至数年。最近几年因老师有偿补课威逼学生酿成悲剧的事时有发生,大家搜索一下便知。而学校老师又不可能随便开除,毕竟手里起码有一两个班、上百名学生。突然换人,不说新老师短期内能否熟悉这百名学生,就是家长的情绪,要不要照顾?
不要说老师工资低,就可利用其职务之便为己谋利。先不说真低假低,若这样可以的话,那公务人员不就可以开个与其职位相关的公司?小区保安工资低,是否可以收门票?不给的话,我开门慢点,或者不开?清洁工工资不高,是否可以对居户挨个收钱?不给的话,就三五天扫一次,让你家门口臭不可闻?
双减政策中很大一块是要求学校老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学,譬如让学生作业尽量在校完成的规定,这可以逼着老师多了解学生,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而不是把任务布置给家长。换句话说,学校学好了,还用出来辅导吗?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有偿的老师虽然很少,但老师这个行业特殊,和鸡窝飞出金凤凰相反,它自带光怀,一匹劣马能损害整群的良好声誉。
有人说双减政策打击课外教培行业是为了选拔智商高的人,打破上层人士对教育的垄断。
答:不对,这太牵强。若选拔智商高的人,那小时候做个智商测试,高的就挑走学习,余下的放养玩乐,既省得白忙乎,还节约金钱精力,岂不是更好?
再说了,若智商高的人懒、不努力怎么办?
再说了,谁告诉你,我智商会一直很低?我发育晚不行吗?
有人说课外辅导机构昂贵。
答: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听风就是雨。
譬如小微机构的一对一,除去一周两小时的上课辅导,还要附送一周的作业吧托管等。
如果真的是暴利的话,那我们国家现在数以亿计的大学生为什么就没几个去做?就算不是本科生,初中学历也可以去教小学啊?别和我说学校老师的学历高、能力强啊,自个去查数据。
经济发达,教育质量就好?
答:那京沪怎么不行?进入新世纪后,为什么不再和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一张试卷定高下?之前可是一样的啊。那些鸡娃都鸡哪去了?拔苗助长有用吗?最后还是要按事物发展规律来。
个别地方对课外机构的粗暴对待,怎么回事?
答:这不过是对政策没有充分领会吃透,从而部分矫枉过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各级充分磨合,课外辅导治理就会越来越规范。
而课外培训从业人员越多,即个体越多,那竞争越激烈,越能拉低价格,越能打破阶层壁垒,越能将个人努力在事业成功中的因素占比中增大。一二线城市竞争饱和,那就去三四线;三四线饱和,那就去西部乡村。
我不了解目前讨论很多的韩国,但我知晓美国,也去过日本,他们那遍地都是小微培训机构,闹市旌旗摇、绿树丛中隐。
?【来源:六盘水市人民政府_县区动态】
近段时间,水城区晟明劳务有限公司联合水城区就业局举办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促进城乡劳动力提技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据介绍,此次培训活动共开设石桥社区服装制作工培训班、化乐镇红旗社区电工培训班两个班,培训对象包括水城区脱贫户、易扶搬迁户以及农村未就业劳动力。
培训中,授课教师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向学员传授服装制作、电工操作等实用技术。培训结束后,将给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相应职称证书。水城区晟明劳务有限公司还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实现培训后即上岗,切实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此外,水城区晟明劳务有限公司每天为每个参训学员发放生活补助25元,脱贫户、易扶搬迁户由区就业局每人每天额外发放补助40元。
培训结合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在提高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大家就业增收的信心。 (吴雨佳)
?你以为现在制作PPT还需要手动找模板、手动排版,手动做动画吗?

老板早就不欣赏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了。只要两大插件就可以速成高逼格PPT,看看你会不会用——
这个已经说到烂的插件,能一键解决PPT设计制作中的所有难题。

下载后自动出现在PPT选项卡中。而且,Islide有三大功能,一定是你心水的。
1.一键统一
批量修改字体、段落、配色怎么破?那就抓起来一秒统一。

2.设计排版
不知道如何排版,那就让Islide为你智能排版。多形状布局任意选。

3.素材资源
找不到免费模板?找不到免抠图矢量图标?还找什么,一切就在眼前。


4.趣味动画
快速完成个性动画,不用手动添加路径,现成的动画效果由你设计。

第二个神奇的插件,就是PA动画。完全不需要费脑力设计,PA动画把你想要的都备好了。

1.水墨效果动画

2.相册开场动画

3.抽奖动画

4.神秘片尾动画

怎么样,有了插件的神助攻,是不是能轻松博老板一笑?
PS:插件的模板还不够你用,那就上办公资源网找更精美的模板吧。

作为年终的商家购物狂欢,从 双十一一直能延展到双十二,跨年等,这些节日除了赋予了商家各种作为噱头的营销活动生命力,也给予了消费者一次购物狂欢的时机。
各行各业,只要与用户有所交互的行业,都会在年底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生命力是用户给予的。
到了教育行业,招生续费的各类营销活动,几乎能贯穿一整年,无论是春季开学,秋季开学,或者寒暑假的各类活动,都是常规性的招生续费活动。
只有在年底,在节日氛围的映照下,很多营销活动为了用户购买,为了获客而生,有了许多合理的理由。
那么你做好双十二的获客准备了吗?

一、预热引流阶段
主做线下的机构,如果体量不大的话,可以少用一些渠道,把现有线上渠道利用好,例如公众号的宣传,社群,老师的朋友圈,以及自己拥有的短视频平台。
这些渠道一定在早先老用户已经关注过,合理利用就好,根据学校体量来自行判断,用不用全城推广等形式。
利用活动海报,短视频在朋友圈和社群内形成传播。
海报不必要用多华丽的辞藻,只要能一瞬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好。例如”立减一千“”全场五折”等标题。这在新老用户中会让家长产生一个基本的预判,在这场活动她能够得到的最大利益和最大优惠…
结合活动或者奖品等,驱动新老用户分享朋友圈集赞,扩大影响力。
辅助地推,进行裂变。
二、实体店的陈设
活动的爆发,并不是只靠线上的小视频或者海报,以及课程顾问的口若悬河就可以得到最大化。
要让用户到店,依旧能感受到消费热度,这和店内的陈设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烘托用户的消费心理。让他们明白,这场活动的确很热烈,机构和其他家长都很重视的心态。
简单的气球装饰,红地毯,签名墙等等,能够烘托整体的双十二狂欢氛围。
活动的设计
常见噱头有:限时折扣,优惠券,满赠,购买即送等。
放在教育行业中同样也是适用的,课程产品在这时候能够迸发出比以往更高的活力,尤其是大部分给孩子报名培训机构的决策权更多的掌握在女性家长的手中。

作为双十一和双十二的消费主力军,在双十二本就是囤货的消费季,并不会拒绝铺天盖地的营销,这是全年中最好做招生的好时机。在这个时间段中,家长并不会对营销产生反感,相反会将教育支出也看做是双十二狂欢的支出之一。毕竟在女性群体,在这些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的购物狂欢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观念“认为购物狂欢就是一种可以薅羊毛的节日。
三、活动裂变营销
在这一阶段,所谓的裂变营销,也就是转介绍,又可以延伸出多种玩法,比如拼团购买优惠,老生推荐优惠,老带新优惠还有转发投票第一名免学费等。
比如以下优惠活动:
1、多报多减免政策
这个政策的实施是这样的,比如,报六科可以减免现金800元,送3200元的礼包,这个礼包里一般会是一些虚拟价值或者增值的课程和教材等。
2、 利用淡季赠送来吸引人报名
举个例子,在双十二时,研发了一个美学绘本。这个美学绘本原价1580元,两个人团报价是1260元,五人团报320元,但是仅限于“双十二”期间。
学美术的孩子在交了书法学费之后,再加5个朋友,就可以学习一个价值1580元的绘本故事,这又能吸引一批家长。
3、 老生转介绍
在活动期间,可以赠送现场可用的代金券。比如老生带一个新生,不管这个新生报的什么,只要不是我的特价课程,就赠送给他100元的现金券,可以现在用,也可以以后用。
但是大部分的考生都会选择现场用。如果已经报了名的老生要使用代金券,我们可以返还老生与代金券等额的现金。
4、看情况设置团报
这个优惠推荐刚刚起步第一年去做“双十二”活动的校长们用,5个团报、10个团报或者3个团报都可以,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报名人数。
其实如果这三步你都做得足够好的话,最后成交的家长应该不少,但是一个学校的根本一定是教学产品就像抹茶冰淇淋的根本是抹茶粉一样。
0 评论